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发布者:空间中心发布时间:2015-10-08浏览次数:727

 

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一、竞赛题目

纸凳子模型创新设计

二、竞赛要求

1. 参赛要求

(1) 参赛者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每个参赛队由2-3名学生组成,提倡参赛学生跨专业组队。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

(2) 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并给作品命名。

(3) 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理。竞赛期间不得任意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

2. 设计制作要求

(1)材料要求:

模型制作材料为组委会统一提供的230克巴西卡纸、铅发丝线和白胶。任一参赛队不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的其它任何材料。

(2)模型尺寸:

模型总体空间应在300mm×300mm×500mm范围以内。模型自重不得超过500g

(3)制作要求:

模型高度为500mm,尺寸误差限值:±5mm

模型顶面为边长300mm的正方形,尺寸误差限制:±3mm

所有支座底面的标高相同,顶面为水平面,顶面应有一定的厚度及强度,具有分区承受竖向荷载能力;

模型结构体系及选型不限定。

3.加载试验要求

组委会本着同等条件,自然公平原则制作加载试验的所有相关设备。同时要求参赛模型应能承担具有实际偏差性质的现场条件(如台面微小的不平、加载偶然偏心、自然风随机变化等条件)。

(1)加载方式

模型顶面为加载面,加载面上平均划分为9个荷载施加区,每个区域为边长100mm的正方形,比赛中按固定顺序(见荷载施加顺序图)为每个区域中心施加荷载,施加荷载的加载块低面为圆形平面,直径为80mm,每个加载块8kg,累计施加72kg

 

 
   
   
   
   
   

 

 

1:荷载施加顺序图

 

(2)加载过程

选手按要求将模型放置在指定区域内;

由工作人员协助选手按顺序施加荷载。

(3)加载要求

加载时队员身体不能接触模型和已加载的砝码。每级加载后,裁判会在队员手离开砝码后开始计时,必须持荷5秒以上(秒表指示到5),且变形未超过限值,经监督人员确认,评委通过,方能继续下一级加载。若模型结构失效,即取前一次的累积加载重量为最大承载重量。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视为被破坏或失效:

模型无法安放就位;

模型无法依照比赛规则进行加载;

在试验给定约束条件下结构发生扭转、倾覆;

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材料、结构损坏;

模型变形过大,不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评审委员会认为失效的其它情况。

4.竞赛过程

(1)检查作品的规格是否满足命题委员会的要求。

(2)精确称量作品的重量,单位以克记,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3)由参赛队员和赛会志愿者共同将模型安置在试验装置上,在安置模型的同时,一名参赛选手需要借助幻灯片,对评委及观众阐述自己的作品,时间限制在3分钟之内。

(4)评委围绕作品对选手进行简单的提问,选手需要正面扼要回答,声音要响亮,态度要谦逊,时间限制在3分钟之内。

(5)选手核对其加载方案,准备加载。

(6)开始加载

5.评分标准:

专家委员会负责作品的评审及评奖事宜。每个参赛作品总分为100,包括结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加载试验和模型试验品性5个方面。

(1)结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15分)

按模型结构体系选型与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本项得分取实际到场评委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2)理论分析(5分)

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评分。本项得分取实际到场评委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平均分。

(3)模型制作(15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本项得分取实际到场评委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4)加载试验(60分)

先按(n=N/W)计算出各模型承载荷重比,其中N代表模型所承受的最大荷载(kg),W代表模型自重(g);再将n值为最大(记nmax)的模型定为满分(60分),其余模型的分数按(60×n/nmax)计算。

(5)模型受力性能(5分)

按现场试验时模型的综合反应及局部变化,由评委当场评分并给出评语;本项得分取实际到场评委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总分为上述5项的总和,且每项得分均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结构设计竞赛材料要求

白卡纸:产地:山东

质量:230

尺寸:788*1094

书画苑有销售

胶: 全称:雅士绿色建材白乳胶

产地:北京市明贵粘合助剂厂

各地装饰装修以及木材市场都有售

线 全称:蜡线

用途:只要用于鞋底的缝合,强度高,弹性小,各大修鞋店均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区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邮编:550025
Email:ssrc@gzu.edu.cn
Copyright 2009-2010 贵州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单位: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备案序号:黔ICP证201008207800号